“红眼病”高发,一定要当心!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病提示
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病提示
由于气温升高,又进入接触性传染病的高发期,特别是全市近期报告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上升趋势明显。
01 什么是“红眼病”
“红眼病”即急性出血性结膜炎(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, AHC)又称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,是由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中的新型肠道病毒70型(enterovirus 70, EV70)或柯萨奇病毒A24型变种(Coxsakie virus A24 ,CA24v)引起的急性传染病,为中国法定丙类传染病。本病传染性极强,人群普遍易感,传播速度快。临床特点为潜伏期很短,起病急骤、眼刺激症状重,结膜高度充血,常见结膜下出血及角膜上皮点状剥落。有人患上红眼病,如不及时隔离、治疗和预防,在一两天内全家受感染,有时甚至一两周造成全班、全单位、全村流行。
02 “红眼病”的临床症状
潜伏期很短,接触传染源后2小时~48小时内双眼可同时或先后发病。自觉眼不适感,1至2小时即开始眼红,很快加重。患者眼睛出现刺痛、砂砾样异物感、烧灼感、畏光、流泪、眼睑水肿,睑、球结膜高度充血等症状。常见结膜下出血,初为睑结膜、球结膜针尖大小的点状出血,继而斑、片状结膜下出血,多位于颞上、颞下近穹隆部球结膜、上方球结膜。早期可见角膜上皮细胞点状剥脱。重者出血融合弥漫,可遍及全部球结膜呈鲜红色。眼分泌物初为水样、浆液性,重者带淡红血色,继而为粘液性。睑结膜、穹隆部有时见滤泡,偶有伪膜形成。耳前淋巴结肿大,有压痛。偶见轻度虹膜炎。少数患者伴有发热、咽痛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。
03 “红眼病”的传播方式
主要是接触传播,患者眼结膜泪液、眼分泌物含有大量病毒,通过患者眼部分泌物-手-健康人眼或患者眼部分泌物-污染物品-健康人眼传播。患者的手、毛巾、手帕、脸盆以及病人用过的洗脸水、衣服、被褥上都会含有病原体,病原体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健康人的眼睛,便把“红眼病”传播开。
04 预防控制措施
一、预防
1.公众应注意个人卫生,经常用肥皂洗手,保持手的清洁,不要用手揉擦眼睛。
2.毛巾、脸盆、手帕应当单用,洗脸最好使用流水。
3.病人家庭成员、密切接触者,接触患者后应用75%乙醇消毒双手。
4.不宜采用集体滴眼药方法预防眼病。
5.重视公共卫生。加强对游泳池、浴池、旅馆、幼托机构、住宿制学校等重点场所卫生管理与监督,做好日常消毒工作。
二、病人管理
1.如若出现眼球异物感、充血、流泪、眼痛等症状,应及时到医院就诊,遵医嘱进行治疗,防止眼部并发症发生。
2.早期发现病人,对病人采取隔离措施,防家庭成员间、群体间接触传播。隔离期至少7~10日。同时,加强对病家或学校消毒工作。
3.病人洗漱用品严格隔离使用,每日煮沸消毒或开水浇烫。病人直接使用的物品,用75%酒精擦拭消毒或煮沸消毒。
4.病人应自觉避免进入公共场所或参与社交活动。学校、家庭发现该病应及时向主管部门和疾控中心作传染病报告,病人最好脱离学习、工作环境,居家治疗休息。
特别提示>>
目前各级各类学校均已开学,儿童集体生活学习、共同居住,一旦发生传染病很容易造成流行,如出现疑似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症状,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,遵医嘱治疗管理,不得带病参加集体活动,避免延误病情造成疫情蔓延。
来源:铜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病科综合整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