铜仁市万山区人民医院 祝您健康!

设为首页  | 
加入收藏  | 
网站地图

健康科普

当前:首页> 健康科普 > 健康常识 > 正文

健康常识 健康讲堂 中医养生

六月防病提示

  • 2023年06月09日
  • 本站原创
  • 字体

六月进入初夏,气温逐渐升高,各类细菌、病毒、蚊虫等生长繁殖加快,是肠道传染病、蚊媒传染病的高发期,立夏后雨水也增多,野生蘑菇进入生长繁殖季节,因此每年的6-10月是我省蘑菇中毒高发时期。端午小长假即将到来,探亲访友、外出旅游、聚餐聚会等人员流动和聚集频繁,流感和新冠等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风险仍然存在。因此,提醒公众外出需适时做好个人防护。此外,中高考即将到来,老师及家长要注意做好考生的心理疏导。

01  手足口病

手足口病在每年六月进入高峰期,它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,多发生于5岁以下婴幼儿。典型病例表现为发热,伴手掌、脚掌斑丘疹或疱疹,口腔粘膜疱疹或溃疡,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、脑炎、脑脊髓炎、肺水肿、循环障碍等重症表现。个别由EV71型肠道病毒引起的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,可导致死亡。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接触病人的疱疹液、粪便和呼吸道分泌物(如咳嗽飞沫) 等感染,也可通过接触被病人的疱疹液、粪便和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物品感染,托幼机构在高峰期易造成交叉感染。

防控建议

(一)居室和教室应勤通风,加强消毒;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加强餐具、玩具等物品消毒;家庭成员的衣服、被褥要定期在阳光下暴晒;

(二)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。饭前便后、外出后、接触不洁物品后应用肥皂水或洗手液给儿童洗手;流行季节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、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,避免接触患病儿童;

(三)自愿接种EV71疫苗。接种肠道病毒71型(EV71)灭活疫苗可预防EV71导致的手足口病,该疫苗的接种对象为6月龄-5岁儿童,鼓励适龄儿童尽早接种;

(四)及时就医。若孩子出现发热伴皮疹等症状,应及时就医。同时监护人要密切观察病情,一旦发现患儿出现持续高烧不退、肢体抖动、呕吐、脸色苍白、哭闹不安或精神萎靡等表现时,立即到定点救治医院就诊。

02  疟疾、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

疟疾、登革热是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的传染病,在非洲和东南亚等国家高发。疟疾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,全身发冷、发热、多汗,长期多次发作后,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。登革热的典型症状是发烧、头痛和关节痛等,感染登革热轻则突然发热、剧烈肌肉疼痛、骨关节痛,重则广泛出血、迅速休克。随着旅游、商务等出入境人员往来频繁,我省输入性疟疾、登革热等导致本地继发传播的风险增大。

防控建议

(一)要定期清除房前屋后水盆、轮胎、花盆、花瓶等余水,减少蚊虫孳生地。

(二)尽量避免前往登革热疫区、境外疟疾流行地区。

(三)在登革热疫区、境外疟疾流行地区生活、工作时,要加强个人防护,做好防蚊灭蚊。外出时穿长袖衣裤,在身体裸露部位涂抹防蚊水、使用驱蚊剂,室内使用蚊帐、纱门、纱窗、蚊香等避免蚊虫叮咬,采用杀虫剂室内滞留喷洒进行媒介控制。

(四)出现发冷、发热、出汗、皮疹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,并主动告知旅行史。

03  野生菌中毒

6-10月气温高、湿度大,是野生蘑菇生长旺盛的季节,由于一些野生毒蘑菇与可食用野生蘑菇外观十分相似,民众常常误采误食毒蘑菇引起中毒。根据以往监测显示,贵州省以胃肠炎型蘑菇中毒为主,中毒者症状主要为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,但误食能导致死亡的急性肝损害型的剧毒蘑菇也时有发生,因此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。

防控建议

健康吃菌类:

(1)不采摘、买卖、进食自己不熟悉的菌类。

(2)太幼小的蘑菇难以辨别,容易混杂有毒种类,尽量不采食。

(3)炒熟煮透后再吃,有些菌种的毒素经高温加热后可被破坏,但也要知晓高温并不能分解某些剧毒毒素。

(4)每餐最好只吃一种蘑菇,避免掺杂毒蘑菇的可能。

(5)吃菌不喝酒。饮酒可能促进或加速某些毒素吸收,引起或加重中毒。

(6)不给小孩老人吃。老人和小孩抗毒能力弱,发病致死率较高。

(7)最好的预防就是不采食野生蘑菇!

误食后怎么做

进食野生菌后72小时内,有头昏、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、烦躁不安或其他不适者,都要高度怀疑野生菌中毒,蘑菇中毒目前尚无特效解毒治疗方法,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:

(1)立即就医。告诉接诊医生自己进食野生蘑菇的种类、时间、地点和同餐者。就医时携带剩余野生菌或照片,以备鉴定野生菌的种类,确定有效的治疗措施和判断预后。

(2)在中毒者神志清楚的情况下尽快催吐,可用手指抠咽部或用器俱压迫舌根部即可引起呕吐,可反复多次催吐,以减少毒素吸收。

(3)如果就诊医院不具备救治野生菌的医疗条件,医院要立即向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告,尽快转到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救治。

04  流感

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其抗原性易变,传播迅速,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,在学校、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等人群密集的场所可发生聚集疫情。人群普遍易感,孕妇、婴幼儿、老年人和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等高危人群,患流感后出现严重疾病和死亡的风险较高。流感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、发热,伴畏寒、寒战、头痛、肌肉、关节酸痛、极度乏力、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,轻症流感常与普通感冒表现相似,但其发热和全身症状更明显;重症病例可出现病毒性肺炎、继发细菌性肺炎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、休克、弥漫性血管内凝血、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肺外表现及多种并发症,由于流感的症状、体征缺乏特异性,易与普通感冒和其他上呼吸道感染相混淆。

防控建议

(一)接种疫苗。流感疫苗安全、有效,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。通常接种流感疫苗后,需要大约2-4周才能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。不过,流感疫苗带来的抗体水平,在随后6个月至8个月后逐渐下降,而且流感病毒每年都在发生变异。所以,每年都需要接种一次流感疫苗。

(二)注意个人卫生。勤洗手,尤其是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,要立即洗手;要用清洁干净的毛巾擦手;打喷嚏或咳嗽时,要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。

(三)保持室内空气流通。居室、教室、办公场所、公共场所等经常开窗通风,保持空气流通。流感流行期间,尽量不要到人多拥挤、空气污浊的场所。

(四)保持健康生活方式。避免过度疲劳,多食用富含高蛋白、高维生素且易消化吸收的食物,多参加慢跑、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,可以提高身体素质,增强抵御流感的能力。

(五)注意隔离,及时就医。一般患者在出现症状后,建议居家休息,保持房间通风。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,以避免传染。

温馨提示

目前新冠病毒感染处于零星散发状态,端午小长假即将到来,人员流动大,聚集活动增多,建议符合接种条件人群要尽快接种疫苗,出行期间做好个人防护,注意手卫生,勤通风,规律作息,保持良好心态。

 来源:贵州疾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