铜仁市万山区人民医院 祝您健康!

设为首页  | 
加入收藏  | 
网站地图

健康科普

当前:首页> 健康科普 > 健康常识 > 正文

健康常识 健康讲堂 中医养生

8月防病提示

  • 2024年08月02日
  • 本站原创
  • 字体

8月气温高、湿度大,蚊蝇易孳生、病菌繁殖快、人群户外活动频繁,增加登革热和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风险;暑期人们外出游泳、戏水活动多,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传播风险也增加;此外,“三伏天”需重视防暑降温,外出及户外工作者要谨防高温中暑的发生。


一、登革热


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,高发季节为夏秋季,一般自5月份开始逐渐增多,8—10月份为发病高峰期。登革热通过媒介伊蚊叮咬传播,我国登革热的传播媒介是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,俗称“花蚊子”,主要由“患者→伊蚊→其他人”的途径传播,人与人之间一般不会直接传播疾病。人群普遍易感,感染后,潜伏期一般为1—14天,但也有部分人不发病。传播登革热病毒的白纹伊蚊在我省分布广泛,病毒输入后,具备快速传播扩散的条件。登革热起病突然,发热多持续2—7天,可伴有剧烈的头痛、眼眶痛、全身肌肉痛、骨关节痛和皮疹等,退热期可出现全身斑丘疹。


防控建议:

(一)防蚊。室内通过安装纱门、纱窗,使用蚊帐、蚊香等进行防止蚊虫叮咬。野外活动时,穿浅色长袖衣裤,身体暴露部分涂抹驱蚊剂,避免蚊虫叮咬,降低感染风险。

(二)灭蚊。消灭蚊虫孳生地,通过翻盆倒罐加盖,填平洼地,及时清除生活区周围的小型积水,杀灭蚊幼虫。必要时,定期使用化学杀虫剂杀灭外环境成蚊,减少蚊虫叮咬。

(三)及时就诊。从东南亚、南美洲等登革热流行区回国后,若2周内出现反复发热、肌肉酸痛等登革热症状体征时,应及时到医院就诊,并主动告知医生旅居史,以便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,避免出现重症甚至死亡。


二、肠道传染病


肠道传染病是病原体经口侵入肠道并引起腹泻和(或)其他脏器及全身性感染的一类疾病,包括霍乱、伤寒、痢疾、甲肝、手足口病、诺如病毒感染等。主要传染源为患者、健康带菌者、隐性感染者,主要通过食入被污染的食品或饮用被污染的水引起,人群普遍易感。8月气温高、湿度大,有利于病原体的繁殖,食物易发生腐败变质,容易引起肠道传染病,且大量降水可能引发城市内涝甚至洪涝灾害,会出现环境卫生变差、水源污染等问题,肠道传染病发生风险加大。


防控建议:

(一)注意手卫生。养成饭前便后、加工食品前洗手的习惯。

(二)注意饮食饮水卫生。不吃腐败变质食物;蔬菜瓜果彻底洗净;不饮用生水;如使用临时水源如井水、河水前,务必消毒后煮沸;烹饪食物要烧熟煮透;不生食或半生食海(水)产品。

(三)注意环境卫生。做好垃圾、粪便卫生管理;避免直接接触污水,不在其中洗衣、游泳或赤足涉水;注意灭蟑灭鼠。

(四)及时就医。不洁饮食或进食可疑食品后,如出现呕吐、腹泻、皮疹等症状,应及时就医。


三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


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“红眼病”,具有潜伏期短(一般为12—48小时)、传染性强、传播快、起病急等特点。该病属于自限性疾病,预后较好,极个别伴有神经系统症状。临床表现为眼睑红肿、结膜高度充血,常伴有结膜下出血,感染后迅速出现异物感、眼磨痛、流泪、畏光、以及水样分泌物增多等症状,少数患者可有全身发热、乏力、咽痛及肌肉酸痛等症状。患者是主要传染源,接触患者眼部分泌物及被患者眼部分泌物污染的手、物品或水等可发病。四季均可发病,6—10月多见。人群普遍易感,各年龄组人群均可发病。学校、工厂、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易发生暴发流行。在洪涝等自然灾害发生后,由于缺乏安全生活饮用水、环境卫生条件较差,集中安置点一旦有传染源引入,容易传播扩散。人群感染发病后可获得一定免疫力,但免疫持久性差,容易再次感染。


防控建议:

(一)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,勤洗手,尽量少揉眼睛。日常不与他人共用毛巾、浴巾、眼部化妆品或眼部护理用品。居室勤通风,保持空气流通,居家清洁。

(二)“红眼病”流行期间,尽量避免前往游泳池、浴场和游乐场等人流密集公共场所;接触各类公共物品后要洗手,切忌揉眼、搓脸。

(三)若家中有“红眼病”患者,其毛巾、脸盆等洗脸用具严格分开使用,病人接触使用的物品,用75%酒精擦拭消毒或煮沸消毒。接触“红眼病”患者使用过的物品,应充分清洁或消毒手部。

(四)一旦得了“红眼病”,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,并按医嘱进行规范治疗,防止眼部并发症发生;应尽量居家休息,饮食清淡;自觉避免进入公共场所或参与社交活动,降低传播扩散风险。


四、高温中暑

在炎热的夏季,高温、高湿、强热辐射天气可造成人体的体温调节、水盐代谢、循环系统、消化系统、神经系统、泌尿系统等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,一旦机体无法适应,则可能引起正常生理功能紊乱,发生中暑相关症状。


高温中暑的临床表现:

(一)中暑先兆:在高温环境下活动一段时间后,出现乏力、大量出汗、口渴、头痛、头晕、眼花、耳鸣、恶心、胸闷、体温正常或略高。

(二)轻度中暑:除以上症状外,有面色潮红、皮肤灼热、体温升高至38℃以上,也可伴有恶心、呕吐、面色苍白、脉率增快、血压下降、皮肤湿冷等早期周围循环衰竭表现。

(三)重症中暑:除轻度中暑表现外,还有热痉挛、腹痛、高热昏厥、昏迷、虚脱或休克表现。


防控建议:

高温中暑可防可控,正确实施预防高温中暑可有效降低受到的伤害。

(一)健康防护篇

(1)合理作息:尽量避免在日照最强烈的10时至16时之间进行户外活动,减少高温暴露时间。

(2)科学补水:高温下人体易出汗,需及时补充水分,但应避免大量饮用冷饮或含咖啡因、高糖分的饮品。建议饮用温开水、淡盐水或含电解质的饮料,以补充体内流失的盐分和水分。

(3)清淡饮食:高温天气下,应多吃清淡、易消化的食物,减少油腻、辛辣食物的摄入,以免加重胃肠负担。

(4)防晒防暑:外出时务必做好防晒措施,涂抹防晒霜,佩戴遮阳帽太阳镜,穿着轻薄、透气的衣物,以减少阳光直射造成的伤害。可随身携带风油精、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品。


(二)特殊人群关怀篇

(1)老人与儿童:老人和儿童对高温的适应能力较弱,避免在高温时段外出,并密切关注其身体状况,发现异常,应立即采取措施并就医。

(2)户外工作者:对于需要在户外工作的朋友,请合理安排工作时间,尽量避开高温时段,并佩戴好防护装备,如防晒衣、遮阳帽等。

(3)慢性疾病患者:患有高血压、心脏病、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,在高温天气下更应注意病情变化,按时服药,定期监测身体状况,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调整生活方式。


来源:健康贵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