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月11日是第29个世界帕金森病日
今年的主题是“人工智能助力帕金森病管理”
目前全球帕金森病患者总数近千万,我国患者总数约300万人。该病可见于各年龄段,主要影响中老年人,且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。更为关键的是,近年来帕金森病有年轻化趋势。帕金森病年轻化是遗传、环境、生活方式等多因素交织的结果,需通过基因筛查、环境监管、健康宣教等多维度干预,防控的重点是职业保护、心理健康及早期诊断。
今天,我们一起来聊聊帕金森病的那些事儿~

帕金森病的症状
帕金森病最初的症状往往是从单侧手部开始震颤,慢慢发展到下肢以及其他部位,表现出行动迟缓、肌肉僵硬、难以保持平衡,并常常伴随抑郁、焦虑、睡眠障碍、认知功能下降等。
帕金森病的症状主要分为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。
运动症状可概括为:抖、慢、僵、倒。
“抖”即震颤,通常以手部轻微的震颤开始,尤其是在静止不动时,许多患者描述这种感觉像是“握住药丸”或“手指自行摩擦药丸”。
“慢”即运动迟缓,患者日常动作变慢,表情可能变得呆滞,步伐变小,起步困难。
“僵”即肌肉僵硬,减少了自由活动的范围。
“倒”即平衡与协调问题,患者可能经历站立不稳和走路困难,这增加了跌倒的风险。
非运动症状主要表现为:嗅觉减退或丧失;白天过度嗜睡或夜间多梦并伴大声喊叫和肢体动作;便秘、多汗、排尿障碍;焦虑抑郁情绪,认知水平下降等。
老年人千万别忽视这些“非运动警报”。

需要注意的是,手抖≠帕金森病。
虽然手抖是帕金森病的一个常见症状,但它也可能由其他多种原因引起,包括焦虑、疲劳、药物副作用、甲状腺问题等。所以,手抖并不能单独作为诊断帕金森病的依据。
如何尽早发现帕金森病的“蛛丝马迹”?
帕金森病早期具有隐匿性,但并非毫无征兆,所以,家中有老年人的话,子女可以多留心、多观察一些“蛛丝马迹”。
眨眼减少,双眼转动减少,表情呆板,语速变慢。
写字逐渐变得困难,笔迹越写越小。
肢体静止时不由自主地颤动。
步态细碎慌张。
睡眠障碍,如梦魇、说梦话、喊叫、梦中挥拳踢脚,或有入睡困难,白天嗜睡。
嗅觉衰减、情绪低落、便秘。
如果患者本人及其家属能及早发现这些早期征兆,早诊断、早治疗、规范用药,就可以延缓病情进一步加重,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。
帕金森病的治疗原则
1.综合治疗
每一位帕金森病患者可以先后或同时表现有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,但在整个病程中都会有这两类症状,有时会产生多种非运动症状。不仅运动症状会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,非运动症状也会明显干扰患者的生活质量。因此,应对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采取全面综合治疗。
2.多学科治疗模式
帕金森病治疗方法和手段包括药物治疗、手术治疗、肉毒毒素治疗、运动疗法、心理干预、照料护理等。药物治疗作为首选,且是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主要治疗手段,手术治疗则是药物治疗不佳时的一种有效补充手段,肉毒毒素注射是治疗局部痉挛和肌张力障碍的有效方法,运动与康复治疗、心理干预与照料护理则适用于帕金森病治疗全程。因此,在临床条件允许的情况下,组建以神经内科、功能神经外科、神经心理、康复乃至社区全科医生等多学科团队的医生,可以更有效地治疗和管理帕金森病患者,更好地为患者的症状改善和生活质量提高带来更大的益处。
3.全程管理
目前应用的治疗手段,无论药物或手术,只能改善症状,不能阻止病情的发展,更无法治愈。因此,治疗不仅立足当前,而且需长期管理,以达到长期获益。
如何预防帕金森病?
有家族性帕金森病的高危人群应高度重视。
有动脉硬化疾病(高血压、糖尿病、高脂血症等)的患者应严格控制疾病,有利于减少脑损伤、增强脑功能。
避免接触有毒物(除草剂、重金属等)。
避免或减少应用诱发震颤麻痹的药物。
饮食要以清淡为主,搭配绿色饮食,少吃高脂肪食物。
经常锻炼、适度用脑、睡眠作息规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