肺栓塞通常是由于人体下肢深静脉中的血栓意外脱落,并随着血液循环进入肺动脉,阻塞了血管,从而导致肺部血液循环受阻,氧气交换功能受损,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、胸痛、心跳加速等症状,还可能导致心脏功能障碍,严重时会发生猝死。下肢静脉滤网手术是一种预防性干预措施,主要用于预防肺栓塞(PE)的发生。让我们一起了解下肢静脉滤网手术的原理、适应症、手术过程以及术后注意事项,筑牢肺栓塞防线。

下肢静脉滤网手术的原理
下肢静脉滤网手术通过在下腔静脉或髂静脉内植入一个金属滤网,拦截并固定住下肢深静脉脱落的血栓,防止其进入肺部,从而降低肺栓塞的风险。这种滤网设计精巧,能够适应血管的形态变化,存在于体内而不影响血流。

适应症
1.急性深静脉血栓(DVT)患者,存在抗凝禁忌或抗凝治疗失败;
2.患者有严重肺栓塞风险,如恶性肿瘤、长期卧床(例如:下肢或躯干骨折病人)等;
3.患者已经发生肺栓塞,需要预防再次发生;
4.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,需要进行高风险手术或操作。
手术过程
1.术前准备:患者需进行血常规、凝血功能、心电图等检查,评估手术风险;
2.局部麻醉:手术通常在局麻下进行,患者保持清醒状态;

3.血管穿刺:通过股静脉或颈静脉穿刺,将导丝和导管送至下腔静脉;
4.滤网释放:将滤网沿导丝送至预定位置,释放并固定;
5.术后观察:手术结束后,患者需要留院观察,监测生命体征和滤网位置。
取出时间
下肢静脉滤网的取出时间需动态评估,核心原则是平衡肺栓塞预防需求与滤器长期留置的并发症风险。临床中通常建议在血栓稳定后尽早取出临时性滤器(如2周到3月以内),而高风险患者或特定滤器类型可适当延长至3个月甚至更久。
术后注意事项
1.定期复查:患者需要定期进行滤网位置和形态的复查,确保滤网位置稳定;
2.抗凝治疗:术后患者仍需进行抗凝治疗,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;
3.避免剧烈运动:术后两周内,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,防止滤网移位;
4.长期随访:患者需要进行长期随访,评估滤网的长期效果和并发症。
手术优势与局限性
下肢静脉滤手术具有创伤小、恢复快、效果确切等优点,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适用。对于存在严重出血风险的患者,滤网植入可能增加出血风险;而对于滤网移位、感染等并发症,患者也需要密切关注。
下肢静脉滤网手术作为预防肺栓塞的重要手段,在临床上发挥着重要作用。患者和家属应充分了解手术的原理、适应症、过程及注意事项,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,降低肺栓塞的风险,保障生命安全。
目前我院脑病中心已顺利开展下肢静脉滤网置入术10余台,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,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安全、有效的预防措施,为患者带来更多福音。
供稿:脑病中心